“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薄獝垡蛩固?/strong>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優秀文化的國度,在中國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已經形成一種別致的文明。特別是古代中國給后人留下的一些古書奠基,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對于中華民族有著極其特別的重要意義。
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并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周易》,中華民族優秀的史書典籍,很是有著國粹之稱的特殊文化。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籍呢?還要從其來歷開始說起。
一、源遠流長,經久不衰
《周易》也就是《易經》,作為《三易》之一的它,更是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周文王姬昌在位時期所作《周易》原型,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其中《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根據史書記載,《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秱鳌钒忉屫赞o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梢哉f,《周易》來歷之大,我們難以想象。
早在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這樣一來,使得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各種學術興起,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據說,當時的孔子贊贊易學以后,《周易》就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也就是六經之首。
但是與此同時,《周易》也被貼上許多不好的標簽。從《周易》一書出現后,就被世人冠以封建的標簽。對于世人來說,它的內容神乎其神,實在是有些捉摸不透?;蛟S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使得《周易》變成人們口中的。
二、博大精深,精彩至極
(1)預測未來,化解吉兇
《易經》運用“損益之道”進行預測,據說孔子預測華夏文明起碼可以傳承三千年,結果果然應驗,通過《論語·為政》篇,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的預測。
并且,《童子問易》指出,做男人和當一把手的女性要多玩味乾卦卦、爻辭;作為女性和副手的男士要多玩味坤卦卦、爻辭?!贝笱荏叻▽嵸|是在推衍人們在時空坐標中的‘幾微’曲線。在人生的大過程中,就如鄭玄所說的”始、壯、究“和牟宗山先生所說“拋物線”。從一定程度上而言,《周易》具備的預測性,也是清晰可見的。
(2)記載歷史,意義重大
近代著名大師章太炎曾說:“乾坤兩卦是緒論。既濟、未濟是余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草昧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
這是他對于《周易》的評價,在他的心里,《周易》就像是一本歷史書一樣,清晰地記載著屬于中華民族的歷史過往。
(3)哲學概念,道法自然
莊子認為“《易》以通陰陽?!标庩枂栴}也是中國哲學基本問題,在近代時期,就有學者認為《周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最系統的哲學著作?!锻訂栆住愤M一步指出:《易經》持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宇宙觀,是本體論的生命哲學。
與此同時,明確指出它既講世界觀,又講方法論。其認為世界是“有”(太極);其方法論包括辯證法和一分為二("分陰"、"分陽")。還有“復”觀的方法,要求當見“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不是所謂的“道心”,而是德心;有“窮則思變、變以從道”的方法;“極深研幾、見機而作”的方法;“鉤深致遠”的方法;物相雜、“雜而不越”的方法;“善持盈”的方法;“進德修業”等方法。
不得不說,《周易》是一部奇書,它所記載的內容,也是后世之人難以理解的知識。不過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了解,《周易》也被正名為難以了解的科學。其實,《周易》對于我們的影響也是清晰可見的。
三、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眾所周知,《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也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
如今,中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使得事實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不過還好,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周易》的價值逐漸被發掘出來,并且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據說,如今的《周易》部分內容已經加入到國考之中,足以見得《周易》的重要價值。以如今的情況來看,在不久的將來,屬于《周易》的一切都將會更加公正、客觀地擺在世人面前。
結語: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文明的大國,在中國這個國家中,流傳著許多屬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并且,這些文化以史書典籍的方式流傳下來,逐漸被世人熟知。
對于我們而言,這些都是重要的精神財富。雖然我們可能不是太過了解他們,但相信某一天,我們總將會了解到有關于他們的一切。
周易中的卦象有六爻,每爻分為陰陽兩種情況。人們在用易經算卦的時候有一套演算的方法。演算稱作“揲筮”,用的工具是蓍草的莖桿。據資料記載,蓍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生一莖,百年之后百莖叢生,才可用為算策,據說這樣具有閱歷才能靈應。說靈不靈應就比較玄了,算命這個東西信不得,你要是全信了,保證那天就把自己賠進去。我們將算命作為做決策的一種途徑,輔助工具而已,關鍵還是靠自己的分析。如果找不到蓍草的莖桿,那筆桿子也是可以的。不過下面還是按照蓍草的來說,一種工具罷了。
算卦的時候總共要用五十根,《系辭》中記載,“大衍之數五十”。
首先,拿出一根來始終不用,放在一邊,象征太極,“其用四十有九”。其實那一根不僅僅說是象征太極,把它拿出來,這也說明了,不管怎么算,都不可能算得窮盡,總有那么一點不在我們算的范圍之內。算命的說他能百分之百算準,那是瞎話,因為算得不清楚的地方他含糊過去了。
將四十九根蓍草用兩手隨便一分,分別握于兩手,象征兩儀,“分而為二以象兩”。
從右手抽出一根,象征三才,三才在以前我介紹過,這里抽出一根就是“掛一以象三”。
然后將左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象征四季,“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將剩下的余數(如果是四就余四)記下。再把右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記下余數。這里兩個余數相加不是四就一定是八。加上抽出來的象征三才的那根,得到的數不是五就是九。這個五或九就叫作“過揲之數”,這個數要記下,最后用得到。
以上的過程分為“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步,也叫做“四營”。四營完成就叫一易,也叫一變。三變才能算出一爻。一卦六爻,也就是十八變。足以見算卦的復雜流程了。
剛才得到了五或九的過揲之數,將這五根或九根蓍草放在一旁,剩下四十或者四十四根。隨意左右一分,再從右手抽出一根,左右手分別用四去數,按照第一易的方法,得到余數不是三就是七,加上從右手抽的一根,得到不是四就是八。這是第二易。
用剩下的蓍草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得到余數四或者八。完成第三易。
三易都完成之后,可以得到三個數,將四五作為少數,八九作為多數??偣灿兴姆N情況:
兩多一少,為少陽,是不變的陽爻;
兩少一多,為少陰,是不變的陰爻;
三個多數,為老陰,是變動的陰爻,在卦中會變為陽;
三個少數,為老陽,是變動的陽爻,在卦中會變為陰。
這樣我們得到一爻的結果。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來過,總共六遍,得到六爻,成為一卦。注意爻的順序必須是由下到上的。卦中可能會有變爻,陰變為陽,陽變為陰,在變之前的卦稱為“本卦”,變之后稱為“之卦”。
下面的地址可以在線模擬上述過程:
參考資料:http://www.tdzr.net/yi/Study/BuGua.aspx
《周易》的流派《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歷代都受到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們的關注,春秋末期《易傳》對《易經》進行了注釋及發揮?!兑捉洝芳啊兑讉鳌泛戏Q《周易》,易理精湛,是我國哲學及自然科學的胚基。因此,歷代探索《周易》者甚多,從先秦至近代注釋發揮《周易》之著作竟三千余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國的易學史系統。其淵博的易理對中國的哲、史、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哲學家、文史學家,自然科學者們無不奉以為圭臬?!兑捉洝肥恰吨芤住返谋窘?,團屬儒家的經典,故稱為經,為六經之首。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與卦辭,爻有爻題與爻辭,因是以筮占形式成書,故未被秦始皇燒毀而得以保留下來。本書主要通過卦、爻辭占卜人事吉兇,客觀上是對上古社會的反映,蘊含有一定的哲學雛形?!兑讉鳌肥抢^《易經》之后最為閃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寶?!秱鳌穼Α督洝返淖⑨尨蟠蟮爻^了《經》原有的水平,《經》《傳》交相輝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書籍文獻,組成了一部交融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偉大文獻系列,成為炎黃文化的寶貴財富?!兑住穼W是“經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周易》的研究,從漢代開始,大致分為象數派及易理派兩大流派,《易傳》多以象數解“經”,而《論語》、《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則為義理派不談象數。受上述影響,對《周易》的研究歷代皆分為兩大派,漢代為象數派的開山,魏、晉朝為理義派的先河。所謂象數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象征的各種物象)來闡述卦辭和爻辭,加“乾”取象為天,“坤”取象為地。在漢代以《易緯》為代表,《京氏易傳》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為取象派的典型。取義派是以卦意來解釋卦辭及爻辭的,如對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義、“險”義,以一陽陷二陰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義、“剛”義;坤卦不取地而取“柔”,此說以魏晉王弼《周易注》為代表,兩派各有特色,對《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積極的意義。宋代大儒朱熹把義理和象數相互發揮,對《易》學的研究起到了互補作用。中醫學偏于象數派,但也滲入了理義觀點,明?張景岳《類經圖翼》著名的《醫易義》便是以象數及理義互參立論的典作。對《周易》的研究,以漢代和宋朝為兩大代表時期,漢代偏重于訓詁,注釋而少發揮,比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則不然,敢于大膽發揮,其特點為象義并重,自魏晉王弼擇重取義后,受其影響宋朝即分為取象派及取義派兩大流派。元明以來,象數派與理義派發生對峙,客觀上推進了易學的發展。漢代是易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易學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贛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傳》、茍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等,皆為漢代易學的主干。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及鄭玄所注《易緯》八種,亦都是漢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總稱為漢易,漢易的特點為以象數解義,故屬于象數派。漢代對《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為《易緯》系列問世,“緯”是對“經”的佐翼,六經皆有緯,《易經》之緯為《易緯》,成書于西漢,為易經疏注的名著,經傳之羽翼,對《周易》影響很大。惜已佚。后經東漢?鄭玄注主要有:《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易緯?稽覽圖》、《易緯?乾元序制紀》、《易緯?通卦驗》二卷、《易緯?辨終備》一卷。其中以《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河圖緯》、《易緯?坤靈圖》等最為有名,《易緯》也是象數派,是《易經》的羽翼,在易學史及哲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陰陽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較大?!兑拙?乾鑿度》、《乾坤鑿度》、《坤靈圖》,被漢代經師列為《易經》的翼佐(十翼之一),說明該書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錄》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漢代除《易緯》之外《京氏易傳》對《周易》的影響亦較大。除系辭、彖、象之外,《說卦》、《序卦》、《雜卦》及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等在“易林”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傊?,漢代對《周易》的主要貢獻是鄭玄注的《易緯》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焦贛、虞翻、茍爽、魏伯陽等的《京氏易傳》、《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易往》、《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其影響都很大。此外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宋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義》、程頤的《易傳》、元朝?寶巴的《周易奧義》,明清時期王夫子《周易內傳》及《周易外傳》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獻。魏晉時期易學的主要功績是大易學家王弼《周易注》擇重取義,對易理派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弼的《周易注》還保留了漢代費直及鄭玄的象數觀點,并把經傳合為一冊,對《周易》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唐代易學又稱唐易,其主要影響是孔穎達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觀點,著《周易正義》,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匯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學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大批研究《周易》的書涌現于世,對《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義》之外(該書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還有程頤的《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趙善舉的《易說》,林粟的《周易經傳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溫之《易學辨惑》,吳沆的《易璇璣》,項世安的《周易玩辭》,周以夫的《易通》,蔡淵的《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義》、董楷的《周易博義》、丁易東的《周易象義》等對《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承接了陳摶道士的學術。并有了新的發展,邵氏注重圖說,故又稱圖數之學。那氏并奉獻了先天圖(六十四卦序圖)。北未遂以圖說易之風盛行,這和邵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義理派以程熙為代表,其著《易傳》為《周易》杰作之一。宋?大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數派入《周易本義》為宋代以來易學之集大成,乃象數易合著之杰作。明?《五經大全》,采用了程、朱之說,一直沿用至清代。另外,清朝也是易學研究的輝煌時期,研究易學的書籍輩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見地。如陳夢雷的《周易淺述》,杭辛膂的《周易筆談》,朱軾的《周易傅義》,查慎行的《周易玩辭集解》,惠棟的《周易述》,謝維獄的《易象數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學》,李光地的《周易觀象》,黃宗義的《易學象數論》,任啟運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上述除了漢、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記載于《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義》,明朝?胡廣的《周易大全》,蔣士龍的《周易心燈》。明朝還以圖解《周易》為著稱,如劉定之的《易經圖解》,呂懷的《周易卦變圖傳》,都說明了歷代研《易》之著層出不窮。此外,宋?劉牧的《易數勾隱圖》首載河圖洛書,以及宋元時期對《周易》的考校,訓估等,如宋?蔡淵的《周易經傳訓解》,元朝?趙訪的《周易文詮》,明?董守諭的《卦變考略》都說明歷代對《周易》研究極為重視。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李鏡池的《周易探源》,馮友蘭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劉大鈞的《周易概論》等都是研究《周易》的杰作,其中有不少新的發揮??傊?,《周易》歷代名著甚眾,說明炎黃子孫對《周易》是極其注重的。進一步發掘和探索《周易》,是繼承發揚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楊力) 學易經系列之一---易經入門書籍整理最近時有困惑,一個朋友推薦我看易經,從入門的書看起。人往往在尋找某個問題答案的時候,變得非常執著。盡管心里犯嘀咕-這像天書一樣的東東,看得下去幺?想是這樣想,出于對朋友的信任以及尋找答案的執著,網購了幾本相關的書。買書的時候,特意在網上簡單地調查了一番,網友的意見不一、現簡單整理如下: 入門 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南懷瑾老先生的書跟講故事似的,一些基礎知識談笑中就掌握了。 南懷瑾《易經雜說》 徐芹庭《白話易經》(岳麓書社)-徐是南的學生,有人認為他并沒有超越師傅、他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學者十分喜歡、強力推薦的,意見不一,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也有推薦按廖鳴春在《周易經傳十五講》中提出的一個思路學習入門的--先讀黃壽琪、張善文的《周易譯注》,再接著讀金景芳的《周易全解》,再讀南懷瑾, “感覺上黃、張的著作非常平實,不作驚人之語,適合初學者打下一個初步印象;金的著作特點是重視系傳的作用,屬于傳統的以傳解經路子……”。 還有推薦王居恭的《周易旁通》,“里面主要講的是周易的一些概論,寫得相當有趣味,還講了河洛理數的一些基礎知道,你想學算命或者想學做人之理,都可以看一下,通俗易懂”…… 進階 入門的書看完了以后,才可以看: 劉大鈞的《周易概論》和《納甲筮法》加深 再然后讀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 《周易尙氏學》 幾位非主流雜家的書,例如謝寶笙,黃道芳(沒有書,看的話在網上搜索)和黃凡等,他們雖非主流,但是很有啟發的 幾位主流的書,例如:金景芳,廖鳴春,李鏡池,張其成,李學勤等等。(有網友認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覺這些書意義不大,而且有尋章摘句老雕蟲的嫌疑,同時義理一派闡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們的民間了,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沒有對號入座而已…”一家之言,僅作參考); 另有人認為如果還要做研究的話-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和《周易大傳今注》是最重要的現代人注本之一,相當于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還要看王弼、韓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樓易學三書》(《易章句》十二卷、《易圖略》八卷,《易通釋》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數》) 其它(我不知道深淺、所以暫時無法歸類了): 《易經系統觀》牛實為著釋 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六壬大法》天干地支,五行 [號外] 個人收集到的 張耀文 所出書籍(我也不是全有) 《三式遁甲家相盤完成図》《十二支応用 家相天子法 全》《遁甲五術面掌篇》《奇門天地書別巻極奧秘訣(全5巻)》《遁甲象意活用事典》-天地門神の配合《奇門遁甲天書評注》《奇門遁甲極奧秘訣(1冊)》《透派秘伝 奇門大法心得》《奇門遁甲地書評注》《奇門遁甲天書評注》《奇門四十格典故》《子平象意典故》《紫薇五術面掌篇》《紫薇五術家相篇》《紫薇五術風水篇》《紫薇推命実踐命譜》《紫薇斗數鑒法全書》《紫薇斗數推命合婚法》《測字秘考》《七政占星術》《五術占い応用秘伝》《透派五術面掌止観》《六壬三國志-歴史に學ぶ六壬五術》《六壬五術方位篇(乾坤)》《透派秘伝 干支六壬大法》《紫薇究明と実踐》《紫薇五術占卜篇》《紫薇五術方位篇》《紫薇五術方剤篇》《紫薇斗數推命術》《五術萬年暦》附奇門紫薇六壬斷易完成図表《四柱推命実踐命譜》《四柱推命術奧義》《滴天髄活用口訣》《子平一得》《徐楽吾の四柱推命》《正統十干 四柱推命術密儀》《透派秘伝 子平推命法》《河洛理數推命術》《方位極秘 奇門遁甲(天地)書評注》《変通星十二運 四柱月運鑒定秘法》《神相秘本 金面玉掌》《金面玉掌記》《干支六壬占法》《透派六壬の三伝法》《紫微闡微錄評注》《奇門命理》《五術新論》《五行易》《奇門天地書別券》《奇門遁甲天地全書》《陽宅遁甲圖》《金面玉掌記》《紫微斗數風水學》《透派奇門大法(附陽宅天子法)》《五術占卜圖表》《繼易奇門遁甲圖表》《七政星學》
后人對易經的解讀是否有誤解
我覺得是有
易經包含的人生哲理并不能否認
是天文地理所蘊含的
《易經》:一個家庭,要想福氣越來越多,想要日子越過越順,那就牢記這3句增??谠E
1、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易經》里講:厚德載物。
懷揣著善良,心存著善念,多做善事,無形中就會為你避開很多禍事,讓你享受幸福的人生。
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如果你能有寬容厚德之心,那就相當于在為自己的后代積福,當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難的時候,相信也會有很多人你曾經幫助過的人來幫助你。
2、受人之辱,不動于色
在《易經八律》就有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動聲色
意思是說,自己一旦受到別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氣動怒,反而還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對待。
成大事者,是必須要做到能克制自己情緒的。
古有韓信受得胯下之辱,才有了往后的輝煌成就,倘若韓信當時沒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作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很有可能就沒有以后的成就了。
《孫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話,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當拜上將軍。
3、恩之重,施恩須忘記,受恩當謹記
《易經》云:“施人之事,不記于心;受人之恩,銘記于心?!?/p>
孔子也說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也就是說但是我們接受別人的恩賜,已經要謹記于心。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于包羅萬象,點透世人?!?/p>
《易經》里藏著的人生大智慧,讀懂,足夠受用一生。
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對《易經》情有獨鐘;去年《易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中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縱觀古今中外,只要是成大事者都讀過易經!
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易經》,至少通讀5次;
毛從小就讀《易經》,直到晚年,依舊很愛讀;
馬云多次公開推薦《易經》,并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于比別人讀得早;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水山/蹇。山重水覆路難行。且變在初爻,往蹇 來譽。去路不通來路通/求不得。就按卦象的話/宜待也。
變出既濟?;鹪谒旅鞅谎?。雖然你有這個能力,但是遇著了暗箱操作。(不透明)。初爻曳其輪 濡其尾 無咎
應當名在孫山前而濕尾,也只能排在孫山后了。但是,可以參考,也必須參考以證明你的能力,為以后作鋪墊/無咎。